首 页>安康市机关党建网>通知公告>专题集萃>优秀读书心得

【2022年度优秀读书心得】读《习近平在正定》有感

作者:连凯文章来源:市人社局发布时间:2023-03-03 16:32字体大小:【

习近平15岁到梁家河插队下乡,一待就是7年,22岁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毕业后,他到了中央军委办公厅任秘书,干了3年左右时间,就毅然决定下到基层,《习近平在正定》就是采访记录他深入基层第一站工作的情形,这3年多他先后担任正定县委副书记、书记。
       习近平在正定任职期间,大家对他的所作所为广泛赞誉,有两件事印象深刻。
       第一件事是发布“人才九条”广纳贤才。他带人研究拟定了引进人才的九条措施。先拿到《建设日报》,结果编辑说“这九条,违反现行政策,我敢登啊!”后面,拿到《河北日报》,编辑林放说“正定县班子思想解放,胆子大”,第二天就登了头版头条。全国一个政策,市里两个报社编辑,认识却是一天一地。“人才九条”登出,“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的政策令人震惊的同时,也令全国各地的人才们振奋不已。看看其中的几条:凡来正定的科技人员,每搞成一个项目,利润按比例分成或付一次性总报酬;树立新时期用人观点,凡有技术专长的一律接收,包括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过去犯错误已经改正的;工作调动由县委组织部和人事部门负责办理,一时办不齐手续可先来后办,原工资照发,粮食定量不变,全部吃细粮;允许研究失败,不追究责任,工资报酬、往返车费照付;为调入人才建“人才楼”“招贤馆”;凡到正定来讲学的专家、学者、教授,车接车送,并发津贴费等。这些政策别说放在当时,就是放在现在也是创造性突破性的,关键是蕴含其中的思想和情怀:一是聚焦民生,只要是能够改善老百姓生活的事情干就行了;二是实事求是,只要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落实干就行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三是勇于担当,只要是一心为了老百姓的干就行了。
      第二件事是主动摘掉征购的“桂冠”。那个年代的人都是积极争先、唯恐落后的,在省委领导眼里正定县是个“好县”,标准很简单:一是完成征购任务好,对国家贡献大;二是领导班子团结;三是正定是“农业学大寨”先进县,三角村是先进典型。可事实上,越是先进越穷困,为了扩大征购争先进、当典型,地里全种了粮食,经济作物所剩无几,粮食交得越多,老百姓越饿肚子。习近平说服书记,向中央反映了这个问题,调查组核实后,将县的征购任务从7800万斤减到了4800万斤,农民收入一年就翻了一番。按说这个问题大家心里都明白,可为什么农民饿了肚子还要硬上,有错误的政绩观在作怪,可更多的是总担心不讲政治。我们常说“讲政治”,讲政治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讲谁的政治,讲什么政治,为了谁讲政治,这些根本性问题弄不清楚,讲政治就会成为推诿塞责、不担当、不作为的借口。把老百姓的温饱撇在一边去讲政治,这是什么党的政治?说到底,人民立场才是检验讲政治的唯一标准。
      习近平任职这3年多里,还筹建了“真实”的荣国府,修复了隆兴寺和临济寺等古迹,给100多位知名专家写信请人才,为正定县的发展付出了心血,为正定县的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实事。
      29岁,从军委到正定,这一选择,让习近平从此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如果说7年的知青岁月是习近平响应毛泽东号召随大流来到人民群众之中的,那么这一次则是他觉醒后的重大人生抉择,既有许党许国、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也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报恩情节,还有基于对“文化大革命”反思后忧国忧民、改革求变的担当精神。离老百姓太远时,他觉得自己“不接地气”,老有使不上劲的感觉。回到了群众之中,他顿时与“大地”相连,涌现出了无尽的生命力,也激起了无限的昂扬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