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康检察机关创新推行机关支部联业务,抓推进提质效,党小组联品牌,抓创建见成效,支部党员联案件,抓办案出实效的“三联三抓”党建工作机制,把每起案件的办理质量、品牌创建的成效与每个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融为一体,变“两张皮”为“一条线”,创出一条高标准、高品质、高效能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三联三抓”机制有效运行,助推安康市人民检察院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党委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连续12年获评“优秀”等次;人民群众对全市检察工作满意度99.55%。2023年,所辖平利县人民检察院获评第六届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被表彰为“全国模范检察院”;岚皋县人民检察院张树峰被表彰为“全国模范检察官”。
一、改革背景
在检察工作实践中,机关党建还存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员先锋作用发挥不充分、党建与业务融合不紧密、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不强等诸多短板与不足。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推动机关党建工作细化、实化、标准化、科学化,形成党员谱写奉献曲、支部奏好交响乐、党建唱好大合唱的良好态势,全方位点燃、最大化释放机关党建“红色引擎”动能,以高标准、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遂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探索形成“三联三抓”党建工作机制。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理念融合,机关支部联业务,抓推进提质效
机关党支部牢记“检察工作是政治性极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极强的政治工作”,把“从政治上看”贯穿检察履职全过程,旗帜鲜明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彰显政治机关属性。强化机制融合。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全力推行“三联三抓”工作机制,建立党建指导员工作制度,由支委委员兼任各部室党建指导员,督导党建任务落实,强化对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办理工作的政治督导。强化知行融合。党支部牵头开展培养100名检察人才、办理100件精品案件、发表100篇理论文章“三个一百”专项活动,找准知与行的切入点和着力点。2024年,108名检察骨干入选市级和省级人才库,24个案例入选全省典型案例,16个案例获评全市优秀案例,45篇理论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刊发。强化成效融合。将党支部每一项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是否有利于提升干警素质、是否有利于建设过硬队伍、是否有利于引领、助推业务工作开展上,用检察工作的创先争优来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用检察工作增色擦亮党建工作底色。
(二)聚焦工作融合,党小组联品牌,抓创建见成效
坚持党小组跟着业务走、贴着品牌干,把抓党建、创品牌有机结合,压实党小组品牌创建工作责任。第一党小组打造“红润安蓝·检护安康”文化品牌,以“思想挈领、政治统领、党建引领”为主题,提档升级文化长廊、清廉走廊和院史馆,精心组织编撰《安康检察志》,将检察文化内化于心、外践于形。第二党小组打造“三多”检察建议品牌,与市人大办、市政协办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的意见》,开展全市检察机关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评选活动,获省检察院检察长王旭光批示肯定。第三党小组打造数字检察品牌,10个数字模型在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上架,5个模型获得全国模型推广活动参赛资格,指导白河县检察院构建的“司法救助助力乡村振兴防返贫工作”法律监督模型名列全省模型推广优胜院第一。第四党小组打造生态检察品牌,跨院组建秦巴山区生态环境保护、汉江水质保护、湿地保护修复等3个特色团队,形成“员额检察官+检察官助理+书记员+技术人员+司法警察”专业化办案结构;牵头召开了陕豫鄂毗邻地区检察机关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环境联席会,并会签了协作机制;与重庆市检察院二分院、四川广元市院、湖北恩施自治州院等8个检察院会签了大巴山跨区域检察协作机制,合力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各党小组对口精心指导各基层院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已成形的石泉县检察院“十美”石泉·“五彩”检察、镇坪县检察院“四色”检察·“e站”为民等品牌各有特色,成效良好。正在培育的宁陕县检察院“绿都”宁陕·检护“秦心”、紫阳县检察院“硒谷”紫阳·检护“茶香”等品牌未来可期,前景可待。
(三)聚焦权责融合,支部党员联案件,抓办案出实效
坚持重要工作党组书记、党组成员挂帅,重大案件党员
领导带头办理,专项工作支委委员牵头组织的权责一体工作机制,发挥好每一名党员干警先锋模范作用。党组书记抓“主责”。扛牢党建第一责任人责任,重大案件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管好班子,带好队伍,抓好落实。关键少数抓“双责”。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把“高质效办案”作为基本职责来落实,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支部委员抓“履责”。细化办案数量、质量、效果“三张清单”。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做到“四个及时”,即对上级的命令、指示要及时接受、迅速传达,对干警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要及时发现、迅速解决,对队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受理、迅速研究,对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要及时掌握、迅速宣传。党员团员抓“明责”。紧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贴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紧贴社会治理堵点难点,忠实履行岗位职责,做实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勇于自我监督。全体干警抓“尽责”。引导全体干警在办案工作中不断提升尽责的态度、尽责的担当、尽责的本领,彰显尽责的成效,确保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
三、工作成效
(一)推动了检察监督更优。汉滨、宁陕、白河3个案例获评全省政治与业务深度融合典型和优秀案例,“四个体系”融合的成效做法在全国、全省会议上交流。市检察院和9个基层院在2023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均为“优秀”等次。汉滨、白河、紫阳3个案例获评全省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岚皋1个案例获评全省耕地保护检察监督典型案例,汉阴1个案例获评全省检察公益诉讼优秀案例,紫阳1个案例获评全省优质案件。
(二)推动了检察服务更优。党小组深化检察“双进”,做实“123”检察服务“安康模式”,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检察服务。召开全市“检察护企”暨保护营商环境座谈会,对32家市属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检察服务。汉阴县检察院被命名为陕西省“青少年维权岗”,平利1个案例获评全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典型案例,石泉1个案例获评全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市检察院就看守所监管执法不规范问题向市公安局制发的检察建议、紫阳县检察院就紫阳富硒茶产业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监管不到位问题向紫阳县市场监管局制发的检察建议被评为全省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
(三)推动了检察队伍更优。党支部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持续狠抓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落实,严格执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自觉接受派驻监督,严格落实司法责任制。充分发挥模范引领示范作用,组建了全国模范检察官张树峰工作室和全国模范检察院平利检察青年干警办案团队,40个集体、31名个人获得省级以上表彰。
(四)推动了检察形象更优。各党支部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人民群众满意率位居全省检察系统前列。持续深化“一部一亮点、一院一品牌”创建活动,3个品牌被省检察院重点立项,5个品牌被市检察院重点立项。持续推进检察宣传,在《法治日报》《检察日报》《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刊稿66篇。加强清廉机关建设,获评“全省清廉机关先行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