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是机关工作人员的基本功。公文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机关形象和工作效率。公文写作不容易,但也不是高不可攀。写出好文章,人人向往在路上。近期,通过拜读谢亦森的著作《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感受到作者高超的知识水平、深厚的文字功底、丰富的工作经历,对如何写好公文有了新的认识和启发。
积小流以成江海。在平时写作过程中,时常感觉到文思枯竭,难以下笔,其实就是日常积累不够、知识储备欠缺、思维方式禁锢。作者在书中指出公文写作必须要注重平时积累。知识是源头活水,要收获知识就必须要加强学习,建立稳固的知识结构。首先要多读。既要多读“课内”书,也要多读“课外”书。“课内”书包括党的最新理论知识、中省市各类政策文件、领导讲话等;“课外”书包括法律、金融、历史、科技、文学名著等。其次要勤记。要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形成专门的学习记录本,不仅要用笔记、更要用脑记、用心记,形成自己的语言知识库,这样写起文章才能信手拈来、水到渠成。最后要善思。学习不是死记硬背、更不是照本宣科,要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思考作者的理论观点是什么、写作结构是什么、解决问题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写作过程中才能科学的谋篇布局,写出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好文章。
文章不写半句空。写文章要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没有根据胡编乱写,不能写半句没有依据的空话。特别是公文写作是为解决问题而生,“不能解决问题的文稿,宁可不写;与解决问题无关的段落,宁可删掉”。拟公文不仅是一项工作,它可以影响领导决策、地方发展、部门工作的开展,甚至群众的信任。实事求是是至高无上的准则。凡是为了应付工作而做的文稿,即使很“漂亮”、很“正确”,都已经丧失了它的存在价值。写出真实的好文章,要做到精炼、精准、精纯。精炼,好的文章都是高度概括、语言凝练、笔简意丰。要提高概括、提炼的本领,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善于抓住重点、突出特点、发现亮点;精准,就是要对一项工作、一件事情的表述、评价要尽可能客观准确,不能变形走样,也不能加料注水。引经据典要讲究出处,严格核准,精准使用;精纯,就是文字要干净,语言要雅致、流畅和真诚,不刻意炫耀、不矫揉造作,更不能浮夸乱弹。这既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政治担当。
板凳甘坐十年冷。写材料是公认的“苦差事”,过去常说,写材料的人是“政治上的红人、工作上的苦人、生活中的穷人、家庭里的罪人”。但这种“苦差事”,对机关年轻干部来说,是一种最有效的淬炼,能够快速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准、思维能力、大局观念等综合素质。想要写好文章,要做到“三不”,即不怕失败、不固步自封、不三心二意。不怕失败,就是任何材料来了都不怕,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大胆地写、刻苦地练,勇于把自己的底子亮出来,写得再多、再难、再苦也不怕,通过一遍遍地反复修改、反复比较、反复推敲,慢慢积累成通往成功的阶梯;不固步自封,就是不能满足一尺之得、一寸之进,勇于把成绩当作起跑线,不断有新的进步、新的突破;不三心二意,就是既然选择了文字写作,就要干一行、爱一行,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不断提高文字写作能力,提高以文辅政的水平。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谢亦森的著作为我们指明了成长之路,点明了写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想要写出好文章,还是得靠自身努力。让我们不断磨砺手中笔、挥洒心中墨,下足硬功夫,练成“大手笔”!